中医调治的根本在于燮理阴阳
2011年12月18日 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随着中医药热、冬令进补热的兴起,国人对于通过中医调理达到身心健康的期望日益高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调治,并简单地认为中医调治就是进补,而并未真正认识到中医调治的实质应为动态地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1. 养生治病之道在于燮理阴阳
中医的养生治病强调机体的阴阳变化应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保持正气的充沛健旺、促进气机的调畅和顺,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及延年益寿的目的。而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防重于治”的养生保健思想。而对于已经发生疾病者,中医则强调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由表入里,从上至下地传变恶化。而中医防治的手段主要是通过燮理阴阳,调整人体的阴阳偏胜而内养正气,同时外避邪气,包括预防六淫外邪及疫疠邪气侵袭、避免情志过激和劳逸过度、调适饮食起居、预防意外伤害等,适当借助药力祛邪扶正,最终达到祛病延年的保健养生目的。
2. 中医美容之道在于燮理阴阳
现代许多年轻人容颜早衰或生斑疮痘疹而辗转求治,殊不知,从中医的整体观来看,外貌变化也是体内阴阳失调的反映。有经验的中医师可以通过面部的色诊、脏腑分区辨证来发现人体内阴阳过亢或不足的地方,进行辨证后的针对性调治,达到内部阴阳协调之后,容颜也会很快为之焕然一新。笔者曾诊治许多中年妇女的黄褐斑,发现大多与体内阳明脉早衰,肝肾不足有关,部分则是由于体内气血阻滞外现于面部所致,予以补益肝肾、调畅气血后面貌会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所以中医的美容之道在于通过调整体内阴阳的不平衡,以内养外,从根本上达到持久美丽的目的。
3. 切脉辨证有助于揭示人体的阴阳偏胜
中医的脉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着历代中医的经验积累,有时人体体质的阴阳偏胜及疾病的先兆往往可以通过切脉反映出来。如脉弦劲有力,结合其人面红体壮、气粗声高,即可提示其体质为阳亢,调治的着眼点应在于养阴潜阳;如脉来细数无力,结合其人面淡无华,形怯声低,即可提示其体质为阴血不足,调治应着眼于补养阴血。有时病人初受风寒,尚未有感冒迹象,但表证之浮脉已提示外邪犯表,要及早用祛邪护表之药以防止外邪入里。当然脉象中也有许多假象孱杂,须结合整体情况仔细辨证方能正确辨治。
至于目前许多人将中医进补等同于中医调治,无论老幼壮衰一概补之又补,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补法的作用主要在于补充人体的气血阴阳之不足,而现代人往往是阴阳失调占大多数,在物质条件明显改善的今天,纯粹的虚证已不多见,而阴阳偏亢或阴阳失调的人却越来越多,故我认为,中医调治的着眼点应针对每个人的阴阳偏胜或不足进行调整,过亢者予以遏制,不足者适当补充,并根据体质之阴阳偏胜进行未病先防和疾病的早期治疗,以截断其可能的发展趋势,这才 能发挥中医调治的优势,并造福于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