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关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您知道多少?

2016年06月24日 598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理论认为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必须通过大脑统合作用,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才能作出正确决策,使个体和谐有效地运作。感觉统合主要分为平衡统合、触觉统合、本体感统合、视觉和听觉统合五大方面。通常是在孩童平常的活动期间得到发育和促进。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孩子的感觉统合没有有效地得到发展和促进,那么其在认知、发展或行为上会有明显的问题存在。这种情况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就象是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只有在它的指挥下,各种信息有条不紊地在大脑的“高速公路”上飞驰,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刺激的各种感受并作出适当的反应。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事故”不断。

       尽管这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有着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无疑会影响到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言语表达以及人际交往,进而导致儿童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质量下降,妨碍孩子的成长发育。

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什么表现呢?

①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等。

②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③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④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⑤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⑥本体感失调: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过分怕黑。

⑦动作协调不良:常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⑧精细动作不良: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动手能力差。

哪些原因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1.母亲怀孕期间情绪处于应激状态、长时间保持某一种姿势、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等;

2. 早产、剖腹产等不良生产方式也可导致儿童触觉学习不足。

3. 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4. 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

5.缺乏同伴群体和游戏:独生子女家庭儿童缺乏兄弟姐妹,可模仿的同龄对象少。邻里往来少,缺乏与伙伴交往的机会。

6.缺乏户外活动和各种运动,缺乏大自然的熏陶:居住面积过小,活动空间不足,导致儿童俯卧爬行少,活动少,平衡不佳,身体控制能力差。

7.另外,对儿童过早进行认知教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不一致等也会对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怎样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如何?

       首先,由心理学专业人士测查和评价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再根据测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的训练。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儿童在训练中还能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情绪由焦虑变为愉快。

       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对感觉统合失调的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85%的受训儿童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训练加药物治疗的显效率可达到95%以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解决3-13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是运用一定的器材,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以前没有或缺少的感受,即为感觉统合“补课”。例如玩沙游戏、海洋球游戏、大龙球压滚游戏等可促进触觉功能的发育;平衡台、滚筒、吊缆等可促进前庭功能的发育;跳床、滑板、拍球等对于身体协调能力有促进作用等。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制定训练计划,寓训练治疗于游戏之中。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脑的统合功能得到不断完善,动作较前协调,手的操作能力提高,情绪较稳定,暴怒行为明显减少,注意力改善。在低年级中,学习能力有长进,成绩提高等。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疗程20次,一次1个小时,一星期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心理专业人士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评定效果。

家长如何为孩子提供有利于感觉统合的环境?

       (一)触觉方面

       1.多爱抚孩子: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依赖于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安定的有效方法。

       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别老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和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毛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有毛感的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5. 对触觉过分依赖的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习惯,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应该先适当地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以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然后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

  (二)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现头晕等反应时,家长仍应让他们参与上述活动,但要适度,要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三)肌肉关节动觉方面

       要重视孩子的运动,孩子玩弄或舔咬自己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因为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碰伤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活动。

       (四)精细动作方面

  1.婴幼儿期要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

  2.在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泥巴和粘土、扣钮扣、握笔、做简单家务的机会。

  (五)视知觉方面

  1.丰富婴儿期的视觉刺激。

  2.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津、玩拼图等。

  (六)听知觉方面

  1.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训练孩子闭目倾听环境中的声音,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对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消极的做法是,在孩子学习的场所,控制不必要的噪音;积极的做法是,在有背景音乐的环境中训练他们注意倾听,并辨别主题音乐。

       3.对听觉记忆能力不佳的孩子,可带孩子多做“听命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诵数列”或“朗诵文章”等游戏,让他们学习将所听到的话有组织地储存在脑中,然后再将这些知觉印象有条理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