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面对冬季户外“四大杀手”,这份防身急救宝典人人都得有!

2017年12月10日 3335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冬季登山能看到别致的景色

平静的积雪可能带来片刻的欣喜

但当你真正步入其中时

接踵而至的麻烦也会让人兴致大减

雪既会带来浪漫,也会让人烦心。

冻伤、失温、雪盲、扭伤

在冬天的北方户外

这些风险出现的几率更大

所以本期

就是一个冬季户外急救宝典

户外冻伤及冬季急救宝典

冻伤

在户外,冻伤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威胁,如果户外者某个肢体部位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将导致肢体末端(如手、脚、耳、鼻)冻伤,这些一直以来是困扰户外者的最常见伤病之一。医生提醒:冻伤如果不注意处理,致残率可达80%。

什么是冻伤?

冻伤是指人体的某个部位因为长期处于低温而导致冻结所造成的伤害,严重的失温,会对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进而对组织造成永久的损伤。

冻伤的分级

表皮层冻伤。冻伤最初是影响皮肤,皮肤会觉得痒以及轻微疼痛,表皮也会变白;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不留瘢痕;

真皮浅层。冻伤持续会伤及真皮浅层,表皮层变红肿且冻硬,还伴有水泡,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

皮下组织。冻伤再继续发生的话,会伤及皮下组织,冻伤部位皮肤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丧失,肌肉和血管受到影响,组织会变硬,被冻伤的部位也会开始失去知觉,伤后除遗留痕外,还可能会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伤及肌肉和骨骼。到了这个阶段会完全失去知觉,皮肤变黑,伤及肌肉和骨骼,导致截肢。

冻伤与高海拔:海拔愈高,气温愈低,风速愈大,冻伤发生率愈高。发生冻伤的部位以四肢和脸部为最多。

冻伤与缺氧:缺氧可引起人体体力、精神的衰退和全身尤其是肢体末梢的循环障碍,以致抗寒的能力大大下降。对缺氧适应不良者,冻伤发生率更高。

>>>>冻伤如何防治?

防治冻伤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暖和起来,尤其是四肢。当身体感到寒冷的时候,就会减少向四肢供血,因此一般冻伤都是发生在手脚部位。

措施:如果感觉到手脚寒冷,应该增加一件衣服或多戴一顶帽子,准备合脚的鞋子,如果鞋子太挤,会影响血液循环,更容易感觉到冷,也更容易冻伤。如条件不允许,可拍打双手、跺脚,或者是喝一些热水也有帮助。

一旦感觉到手脚麻木就应该格外警惕,这个时候可能已经进入到冻伤的第一阶段了。

措施:下撤或者是加衣服,想办法让自己暖和起来。有时冻伤是因为丢失手套而导致的,高海拔攀登时,务必记得配备不同厚度的手套,大小要合适,不可太紧也不能太松,且一定要有备用手套!

在寒冷的大风环境中攀登,冻伤有可能发生在脸上,而且在恶劣的环境下登山,很可能在自己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冻伤。

措施:在冷风的环境下登山时,队友们应该互相检查对方的脸是否变得惨白。

手脚感觉冷甚至疼的时候,一定要不停地动。

措施:手指不断地抓握,脚趾不断的做抓地动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温暖。能感觉到疼说明是好事;如果感觉到麻木,那就开始变得糟糕;如果既不能感觉到温暖,同时也感觉不到冷、疼痛、麻木,那说明有大问题了,必须及时处理。在极端环境中,疼和麻木的过程可能很短,尤其是脚趾,要敏锐地感受自身的状态。同时,身体虚弱和疲劳也容易引起冻伤,且发生冻伤时自身很难察觉到。

长时间原地不动,脚趾要不停地做抓地动作或跺脚。

措施:攀登时等人或者长时间原地不动,这时脚趾很容易冻伤,尤其在极高海拔。脚趾更要不停地做抓地动作或跺脚。并且吃高热量食物,也是抵御寒冷的很好办法。

>>>>冻伤如何处理?

1、紧急撤离寒冷环境

发现冻伤后,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温暖环境(比如大本营),并进一步以最快速度回到有治疗条件的城市。冻伤前几天的处理非常关键,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截肢;

行动过程中保护好冻伤部位:一方面防止进一步冻伤;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冻伤部位受到外力伤害,避免组织细胞进一步受损。

2、判断是否复温

必须隔离寒冷环境;

若复温后还必须攀登、徒步等大量使用冻伤部位,则不可复温;

越快复温越好,冻伤时间越长,对组织细胞的伤害越大。

3、复温

温水复温。回温的条件需有专业救助人员在38℃-40℃的水中缓慢回温,每天温水浸泡2~3次,每次20~40分钟;

复温过程可能会非常疼痛,可以准备一些止痛药。很多损害发生于复温时,需要谨慎。

4、保持冻伤部位的清洁、干燥及保暖

如果冻伤部位有伤口,可以先使用消毒剂洗净保持清洁;

使用药物覆盖整个冻伤面保持干燥,并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冻伤处;

冻伤部位注意保暖防止再度冻伤;

冻伤的部位会形成水泡,不要自己去弄破水泡,那可能导致感染,使用无菌绷带包扎冻伤部位并服用抗生素免受感染。

5、用药与截肢

用药:一是防止感染,二是恢复循环,三是促进细胞增生;

截肢:冻伤非常严重,截肢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因为黑色硬壳常可脱落而留下活的组织。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要预防感染以及忍受长久的疼痛,但能多留下来一点,会对以后的生活大有帮助。一定要不断的充满信心。

雪盲

在高山上攀爬赏雪景,突然头晕眼花患上雪盲症,无奈只能保护眼睛下山休养,让这趟尽兴而来的户外充满遗憾!

>>>>什么是雪盲?

雪盲即日照性眼炎。高山上空气稀薄,太阳光的穿透阻挡少,加上山地冰雪的反射作用,因此日光的照射远较平地为烈。

主要病因:

高山紫外线照射强烈,红外线的照射亦有一定作用。

>>>>雪盲的症状

初时似有异物颗粒摩擦,随后眼睛迅速发生严重的刺痛或灼痛,羞明、流泪、眼睑痉挛、视物不清,查体可见整个眼睛肿胀、球结膜明显充血,有粘液样分泌,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

>>>>雪盲的如何正确处理

患者出现症状后应去暗处休息,戴防护眼镜,点可的松眼药水及0.5%潘托卡因,止痛消炎。轻症者3~4小时即可恢复,重症者可持续5~7日。所遇病例均可完全恢复。但在急性期因疼痛畏光,睁不开眼睛,等于暂时失明,严重影响到在高山的活动能力。

预防方法:

在7000米以下的冰雪地带或烈日下进行,戴深色防护镜;在7000米以上高山年,戴专门防御紫、红外线的高山眼镜


失温

在大多数人眼中失温兴许并不算什么大事儿,不就是冷嘛,多穿点衣服,穿厚点的衣服就解决问题了。事实真是如此简单吗?

>>>>什么是失温?

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核心区:指包括大脑、心肺等核心生命器官,而不是四肢和体表皮肤。手指头脚趾头长冻疮之类的伤害并不是失温。

>>>>失温的症状

轻度失温(体温在32℃-35℃)

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是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手脚会感到僵硬和麻木,一些细致的手上工作无法完成;

中度失温(体温在35℃~33℃)

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并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有较强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应力下降,手无法完成一些最为基本的动作和工作,走路有可能磕磕绊绊,说话也开始变得吐词不清含糊;

重度失温(体温在33℃~30℃)

人的意识已经变得模糊,反而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或者说根本感觉不到冷甚至不觉得冷,从活动能力变差逐步发展为丧失活动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间歇时间越来越长最后不再发生颤抖;

死亡阶段(体温在30℃以下)

人体基本上处于死亡边缘,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难以察觉,丧失意志以至昏迷,这个时候外界稍微一点冲击都有可能导致心脏微颤而停止跳动,而这个阶段的最后结局就是死亡。


>>>>失温如何正确处理

想办法将失温症患者移出吹风和湿冷的地方,和寒冷空气隔绝开来。

包括:将失温症患者转移到干燥、背风的地方避免让患者暴露在潮湿和大风环境里、安置的时候注意不让患者直接躺在冰冷的地上、脱下患者被打得透湿的贴身衣物、做好头部的防寒保暖工作等;

轻度和中度失温阶段:

1、只需要换上干衣物并挡住风寒吹袭即可;

2、如果伤者可以吃东西,应该尽快让其吃点流质食物,然后再吃一点含糖的食物;

3、将热水袋包在手套或者袜子里,然后把它放在伤者的腋窝,颈部和腹沟处;

4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伤者恢复体温,此时就需要让某个身体温热的队友在睡袋或是其他干爽隔离物的情况下,以身体直接接触的方式让患者缓和过来。

重度失温阶段:

自身已经很难产生热量,更多的是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除了以上处理方式外,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用到心肺复苏急救。

但需要强调的是:重度失温患者心脏跳动非常缓慢和轻微,对外界力量的反应非常敏感,甚至在搬动患者的时候动作过大都会导致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所以心肺复苏急救,尤其是心脏按摩,必须是在确认脉搏和心跳已经结束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适得其反!当然,用嘴将热气吹入患者体内也是一种提供热量的方式。

并且严重失温的患者回暖不可过快,因为大量寒冷的血液回流到心脏会导致心律不齐。身体的快速回温会导致休克,这样很危险。不管患者看起来多么糟糕,如果患者身体没有回暖,都说明他还没有死,不要放弃救治的机会。“人除非身体温热而死亡,否则就是没死。”

预防方法:

避免在雨雪天气长时间停留户外。自然环境温度较低时,要注重防风御寒。

扭伤

尽情肆意在雪地奔跑跳跃,一不小心却滑倒在地,屁股开花那是小事,骨头扭伤才真痛苦。

>>>>什么是扭伤?

扭伤很容易在攀登雪山以及雨雪天气玩转户外时发生。这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扭伤会造成韧带损伤,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血等症状。

>>>>扭伤如何正确处理

1.扭伤后,要立即进行冷敷,注意避免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

2.抬高受伤肢体,保持血液循环;

3.尽量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方法:

攀登雪山或滑雪前要进行热身,并且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例如护膝、着力地强的高帮鞋等。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做好防护工作。

穿行于户外

每一种情况都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不能将生命交由马虎。

希望大家都能树立起安全意识

掌握户外技能,安全户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