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婴幼儿脐疮、脐突怎么办?

2017年09月19日 1295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脐疮

脐疮是指以脐部红肿热痛、流出脓水为主要表现的疾患,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新生儿脐炎。

脐疮是由断脐后,洗浴护理不当,“湿气在脐中,因解脱遇风”而感染发病,表现为脐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化腐成脓,可转为“痫”病。所以这和新生儿脐炎并发败血症的认识相识。

此外中医儿科古籍还记载了大量脐疮中药外治方法,可供大家参考。现代临床多用碘酒、酒精对脐炎局部消毒;若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则选用抗生素治疗;合并脓毒血症、腹膜炎时,给予静脉补液、输血或输血浆等治疗。

脐疮由感染引起,所以预防应注意保护脐部残端,保持清洁、干燥,避免被污水、尿液、粪便及其他脏物污染。洗澡后及时擦干,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断端换药时要先消毒。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



脐突

脐突是以脐部突出为主要表现的疾患,这与现代医学的脐疝、脐膨出相似。

从古籍记载可致,发现婴儿“频频呻吟”“努胀其气”,导致腹压增高,使小肠脂膜“冲入脐间”,出现“脐忽肿赤,虚大光浮”,形成脐突。此外,脐突与先天禀赋不足,脐孔发育不全有关。

脐突的病因和脐疮不同,所以治疗上也不同于脐疮,不必用清热解毒中药外敷,唯恐毒气侵入反而适得其反。

“脐部光浮虚大”不是什么大毛病,一般预防治疗后无不良后果。但是,如果小儿脐部忽然肿大,且患儿惊悸啼哭,则要及时就诊,以防脐疝嵌顿。

脐疝与腹壁肌肉松弛、脐孔未全闭合和孩子腹压增高有关。推荐使用压脐法进行脐疝护理,即先将突出脐部的小肠脂膜推回腹内,再以纱布棉花包裹光滑质硬的厚垫压于脐部,最后用纱布扎紧固定。效果不明显或年龄过2岁仍未痊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脐突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自愈。

患儿脐疝如果急性发作就不缓解,应积极就医,排除膀胱外翻、肠旋转不全、脏器畸形、腹膜炎、败血症等危重病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