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近视的并发症

2019年01月15日 83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视眼也可以发生失明。因此,近视眼患者一定要重视和预防近视程度的加重,应积极、认真采取各种防止近视眼加深的方法,除要求患者经常注意视力变化外,还应重视眼部早期出现的任何其他异常现象,如眼前出现的闪光感、飘动的黑影、视野缺损(视野中出现遮挡),视力进行性或突发性下降,以及眼部酸胀、疼痛及夜盲(天色变暗时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看清物体)等现象。如果一眼已有并发症发生,就应该非常关注另一眼的情况,随时检查,以及时发现由于近视导致的并发症的产生。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谭英

对于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尤其要注意定期接受眼底检查。

近视眼的眼底并发症多种多样,通常随屈光度的加深及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与加重,从而导致更多视觉功能的不断受损。近视性眼底病变的出现主要与眼轴延长、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有关,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黄斑出血:近视眼常见眼底黄斑出血,发生率可达4.5%,出血时间长或反复出血者,可引起眼底的组织增殖性变化,不但预后较差,而且严重影响视功能。表现为视力明显下降、中心暗点及看东西变形等。由于人眼的视力主要由黄斑区是否健康有关,若出血不在黄斑区的中心凹时,视力虽然也受影响,但视力虽可轻微降低,但时有相对暗点,中心凹出血者视力多明显下降,出血吸收后视力可缓慢回升,但难恢复原状,多留有变形视及比较暗点等异常,黄斑出血通常可分两型:

①单纯性黄斑出血,多见,在患者中约占62%,发病者的年龄通常较轻。出血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为眼球向后极伸长对脉络膜毛细血管过度牵引导致的破裂所致。这类出血通常会造成视力突然下降或眼前出现暗影,出血通常需要2~3个月被组织吸收,可不留痕迹。但也有部分出血者在出血吸收后视力不提高或仅轻度提高,这与出血时眼底的组织破裂即引发的漆裂纹样病变有关,出血也提示近视眼可能正在发展、眼轴长度可能仍在增长。

②脉络膜新生血管继发的出血,这种出血与高度近视眼内增生的新生血管破裂有关。这种新生血管一般位于黄斑区生长,对视力影响较大,出血多位于新生血管周围。在医院检查时对于怀疑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患者,医生会建议进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检查。脉络膜新生血管对视力影响极大,因为这种血管会不断渗漏血液成份造成周围组织水肿,若没有及时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可于3~6个月后瘢痕化,其周围组织因为长期水肿而逐渐萎缩。

2.漆裂纹样病变:漆裂纹样损害(laequer eraeks)是高度近视眼底特有的病变,表现为眼底散在的黄白色条纹。漆裂纹是高度近视眼持续增长,眼底组织因不断被拉伸造成的破裂、萎缩。漆裂纹样病变可导致黄斑出血,出血吸收后漆裂纹可增宽,且数量增多。研究显示,黄斑出血病例中有90%可伴有漆裂纹病变。

3.黄斑变性:近视眼并发黄斑变性多见于60岁以后,由于营养黄斑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消失,或因黄斑区发生脉络膜血管闭塞,引起黄斑区神经上皮细胞的萎缩而导致变性,可单独发生,亦可看作为整个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一部分。

4.黄斑裂孔:高度近视眼的黄斑区因长期营养障碍等病理改变,加上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可造成黄斑区视网膜发生裂孔,并可进一步发生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一般多见于近视度数大于800者,可造成视力下降及眼前出现黑影。目前对于黄斑裂孔的治疗首选手术,以去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及裂孔周围组织的牵引,促进裂孔愈合。

5.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是近视眼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高度近视眼中常见。引起视网膜脱离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裂孔的形成,由于变性的玻璃体与有退行性变或囊样变性的视网膜粘连,在玻璃体长期不断牵引下,包括外力作用下,一些部位的变性视网膜被拉出裂孔或撕裂,液化的玻璃体可从此裂口处流入视网膜下,从而使视网膜隆起而脱离。视网膜变性多发生于赤道部及周边部,故裂孔亦多见于相应部位,尤为颞上象限,裂孔以马蹄形为主,但亦有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裂孔。在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早期,由于变性的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可引起一些刺激征象,如闪光感等。部分患者在裂孔形成的过程中会有视网膜血管因撕裂而造成的玻璃体出血,导致患者眼前出现漂浮的黑影。当视网膜脱离后,患者会出现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对于视网膜脱离应尽快接受手术治疗,使脱离的视网膜尽早复位。

6.后巩膜葡萄肿

变性近视眼由于眼球自赤道部向后过度延伸,后极部巩膜明显变薄,发生局限性扩张,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巩膜膨出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cleral staphyloma),其发生与屈光度的高低及眼轴的长短明显相关。

7.玻璃体病变

近视眼有着特征性的玻璃体变化,由于眼轴延长,玻璃体腔增大,促使玻璃体发生进行性变性,从而相继发生液化,混浊及后脱离等,胶状玻璃体液化,正常网架结构破坏,留下空虚的光学间隙,原有薄纱样的纤维支架组织已不完整,时有点状,条状,块状或膜状混浊漂浮物,眼球运动时,这些游离物飘动更为明显,因而眼前似有蚊蝇飞动的现象,随着眼轴的不断伸长,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可出现一些空隙,空隙为淋巴液填充,从而形成玻璃体后脱离,后脱离在检眼镜下呈鱼嘴状,圆形或椭圆形,裂隙灯下切面呈带状,其后为透明液体,玻璃体脱离加上已变性和收缩的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而易引发视网膜脱离。

8.白内障

由于近视眼的眼内血液循环障碍及组织变性等异常,晶状体亦可受累,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部分近视眼可因晶状体混浊时导致的屈光力增加,可使近视程度进一步加深。因为近视还可继发视网膜、脉络膜以及玻璃体病变,因此近视者接受白内障手术时及手术后的并发症较无近视眼者为多。除白内障外,高度近视眼还可能发生晶状体脱位,即晶状体的悬韧带因病理性改变而逐渐断裂,导致晶状体掉入玻璃体腔,而患者的视力可能会因此而上升。

9.青光眼

在近视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为正常人的6~8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而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近视眼占46.9%,通常多见于40岁以下及眼轴超过26.5mm者。患者的眼压多为轻度升高,平均5.02kPa(37.74mmHg),房水流畅系数(C值)较低,压畅比(Po/C)较高,房水流量较低,角膜曲率较大,巩膜硬度系数(E值)偏低,前房较深,视盘边界模糊,色泽对比不明显,凹陷多不典型,但杯盘比多高于正常人,血管屈膝及移位现象不明显。有些近视眼伴有高眼压时,视盘边缘陡峭程度变大,且多先于视野改变及视盘凹陷扩大之前出现。由于病程缓慢,青光眼的征象多不明显,早期的异常多为近视眼的表现所混淆或掩盖(如常把青光眼视盘凹陷看作为近视眼的可能表现等),故近视眼伴发的青光眼常被漏诊。对于度数较高的近视眼,若出现难以解释的视力下降及屈光度短期内迅速加深情况,即应注意有无青光眼的可能。青光眼导致的高眼压可使眼轴延长;而由于眼轴延长,脉络膜视网膜更趋变薄,微循环及血供均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视功能更易受到高眼压的损害,以至于高眼压与眼轴增长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10.弱视

由于近视眼的近视力一般正常,故发生弱视者较少,但>6D的近视眼却与远视眼有相同发病的机会,发生弱视可能的条件主要有单眼近视,近视性屈光参差,明显斜视及早年开始的高度近视眼。

11.斜视

近视眼由于调节与集合功能异常及相互关系失调,常伴有隐性外斜或显性外斜,随着近视的进行性发展,隐性外斜可变为显性外斜。近视者双眼的集合及双眼同视功能早期多可正常,但随着外斜的发展,视功能也逐渐出现障碍,如集合功能受到影响,常可引发视疲劳,特别是对于经常近距离用眼者如学生,这种视疲劳的症状会更为明显。当斜角过大时,可诱发废用性弱视及立体视觉功能丧失,有些近视眼由于眼肌平衡功能失调等原因,也可能引发内斜视。在近视性内斜视中另有两种特殊类型:一种见于青年人,逐渐发生,视近与视远时的内斜视的表现不同,基本上属于共同性,另一种的近视程度较深,多逐渐发展与不断加重,被动牵引试验各方向均见受限,最终可出现固定性内斜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