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腰椎间盘突出康复的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2020年11月30日 8105人阅读

  


  概述


  主要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马尾综合征


  好发年龄在20~50岁的患者,男性多发


  常采用非手术治疗,严重者手术治疗


  大多数患者可以经保守治疗缓解或治愈


  疾病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是因腰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组成)的退变,同时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疼、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及马尾综合征等症状。


  流行病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年龄在20~5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6):1。


  患者多有长期弯腰劳动或坐位工作的经历,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过程中发生。


  95%左右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腰5及腰5~骶1间隙。


  基本病因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


  损伤:积累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反复弯腰、扭转等动作最易引起椎间盘损伤。


  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处于松弛状态,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应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遗传因素: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腰椎发育异常:腰椎发育异常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从而增加椎间盘损害的风险。


  诱发因素


  长期伏案工作、劳累、处于颠簸状态工作;


  重体力劳动;


  急性外伤。


  康复训练


  下面将对腰间盘突出的康复护理做简单介绍,患者按要求进行康复治疗,可更好的加速康复。


  1、卧床休息


  时间患者可以睡稍微硬点的床垫,减少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这样有利于突出间盘的回缩,增加周围静脉回流,同时也利于椎间盘的营养,加上脱出的间盘自然吸收,可去除水肿,使炎症消退,损伤的纤维球得以修复。


  卧床不要超过一周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来讲卧床不要超过一周,开始可以增加卧床的时间但不需要绝对卧床。逐渐可以开始正常活动,少弯腰、少运动、减少工作量。


  保持正确的睡姿


  睡稍硬一点的床垫,并采取垫高小腿,屈髓屈膝的仰卧位,以减小脊柱的压力。


  2、结合简单运动加快恢复


  当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时,直腿抬高,进行简单地腿部运动。一天两次,每次看患者身体状况,基本可保持在15分钟。


  3、健康饮食荤素搭配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会使肠蠕动减慢,又因不愿劳烦家人,而抑制排便,容易引起便秘,患者应多进食水果,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多饮水,防止便秘的发生。


  4、日常防护措施


  ● 患者不宜穿高跟鞋,避免损害腰椎的稳定性,应穿适当硬度的弹性鞋底的鞋,可以缓冲震动,防治腰痛;


  ● 养成规律性的运动习惯,如散步、游泳等有氧训练;


  ● 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在腰围保护下逐渐进行脊椎主动运动。可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环旋、仰卧飞燕式的程序进行锻炼;


  ● 用腰围护腰2-3个月,并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姿势及应力习惯,避免久行、久坐、久站。


  ● 站立时背要挺直,行走时尽量抬头挺胸,避免弯腰驼背。坐位保持上半身挺直,腰背平直不要前屈,座椅应选择坚硬有靠背能支撑腰背处的最为理想,不应坐太软的沙发,或无靠背的椅凳。不要坐姿太久应定时改变姿势体位,作简短的放松运动。


  5、心理健康的引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暂时或长期丧失劳动能力,容易产生复杂的心理,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见效的快慢和易反复等特点来调节患者的情绪,安慰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希望,同时呼吁其家人给与家庭支持,使患者更有信心,从而克服泪丧消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