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为什么总有病毒大流行,谈谈我们为什么到现在征服不了病毒

2020年03月13日 815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相对于细菌,病毒又小又原始,直径均是纳米级,结构就是小段基因套个蛋白质马甲,自己不能繁衍增殖,看起来让人觉得它们根本不是个活物,而恰恰是这样不起眼的魔鬼,却造成了人类无数次疾病大流行,死亡的人数超过任何一次战争造成的伤亡。

不讲现在的新冠,也不说上个世纪的艾滋,就讲已经快要被人遗忘的天花,从字表意思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本土命名,既不是音译,也不带有现代命名色彩,说明天花病毒曾在中华大地长久的肆虐过,下至黎民百姓,上至皇亲国戚都是天花的受害者。

这方面,清皇朝的皇族曾遭到过重创,可以说是死伤无数,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中三代以内就有8人死于天花这一种疾病,但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2岁患天花,虽然最终保住性命,却落了个终生麻脸的后遗症,皇族尚且如此,何况平民百姓,死亡无数,中国如此,国际上也别无二致,远至古埃及法老,近到西班牙国王都有因患天花死亡的病例。

当然,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不是天花作为人间病魔如何肆虐又如何被消灭的,而是要讨论为什么新世纪以来大流行的总是病毒,细菌怎么不那么嚣张了,其实历史上鼠疫,霍乱,伤寒等病菌也曾造成千万级的病死大流行,现在却罕有听闻了,这是为什么?

问题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我们发明了抗生素,各种细菌都能够被抗生素很快治愈这一点上,其实我们也有很多种对付病毒的办法,比如天花就是被广泛接种疫苗给消灭了,我们也有抗病毒药物,对病毒也有一定的效果,那为什么我们还是屡遭病毒感染,甚至发生重大疫情呢?

还是因为病毒构造太简单了,细菌比其他生物也简单的多,但好歹具有自我生存繁衍的功能,病毒不需要,找到攻击对象寄生于其内部才能一个变多个,这就是病毒的优势,功能简单不怕变异把自己变死,个头太小,感染性就强,悄悄的进入人体,人体的免疫力很多时候都没有反应。

总是变异这一点很要命,像流感病毒,能够导致人生流感的有甲型和乙型两大类,这甲乙两大类都会极快变异,周期半年到一年,有时候选择接种疫苗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年初接种的疫苗,年中病毒变异了,疫苗白接种,又或者病毒没变异,上半年接种的是甲流疫苗,年末流行的却是乙流,也白接种,还有人体产生的抗体对变异后的病毒不起作用,这也是很多人一年一到两次流感的原因,有些人会发展成重症流感肺炎。

虽然有针对病毒的抗病毒药物,但大部分需要病毒还没有进入细胞的时候就用,否则效果就不太好了,这一点有些人不能理解,这主要和病毒侵袭特点有关,病毒在体内必须进入被感染的细胞才能利用细胞的一系列复制基因的工具来增殖,而一旦病毒进入了细胞药物就难以起作用了,一方面进入细胞后,病毒脱去外壳就剩基因,大部分抗病毒药物失去起作用的靶点,没有攻击的抓手,另一方面,药物也大部分进入不了细胞,所以病毒逃之夭夭了。

像流感病毒就是这样,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只有在病毒感染的初期使用才有效果,过了48小时再用,效果就大打折扣或者很快就自愈了。在这里顺便提醒大家,流感病毒并不像想象中的不严重,每年死于流感病毒的患者并不比今年新冠这么少,只是死亡率比较低而已。

简单列举一下常见的几个曾经大流行的病毒,新冠,SARS,MRES,流感,禽流感,AIDS,埃博拉,天花,个个都是凶猛的杀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