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小儿肥胖知多少-刘应科

2024年02月20日 1677人阅读

小儿肥胖知多少

刘应科

似乎在一夜之间,“小儿肥胖”这个名词变得流行起来,给人以横空出世的感觉。其实,在国外obesity(肥胖)这个词,早就成了热门词条。

写这个专题之前,刻意去翻阅了好几本近几年出版的教材,乃至儿科专著,都没有找到小儿肥胖症这个疾病。但是,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我有意搜索了一下“小儿肥胖”,百度提示给我的是1430000个相关网页的文章,谷歌提示给我的有450000个相关网页的文章。

很有可能,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个数据又有了刷新,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景况。这么多的小儿肥胖的相关信息,极其有力的证明了这个病有着日益增多的趋势,人们对小儿肥胖也有了高度的关注。

对于小儿肥胖这个词,也许你在很多地方看到过,但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通常,我们看看到“胖墩墩”,才会意识到“小胖儿”存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我们只是达到了一个感性的层面,小儿肥胖的界定比这要复杂多了。

也许,你对小儿的理解就有个误区。

要是不信,首先请回答我的一个问题——18岁的男、女孩属于小儿的范畴吗?你的回答很可能是“不是”,很不幸,如果是这样,那你就错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小儿的年龄分期,可以将小儿分为七个期,目前,全球都采用这个分期标准。小儿可以分为胎儿期(卵子和精子结合的时候到小儿出生的时候)、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时候起到出生后满28天)、婴儿期(自出生后28天到满周岁)、幼儿期(1周岁到3周岁)、学龄前期(3周岁到7周岁)、学龄期(7岁至青春来临,男孩一般指13岁,女的一般指12岁)、青春期(女孩一般到17、18岁,男孩一般到19、20岁)。这样看来,18岁的男女孩应该算是小儿范畴。了解了这一概念,我们对成人肥胖和小儿肥胖就不会混淆了。

对于“肥胖”这个概念的理解要和“超重”区分开来。简单来说,超重的程度要轻,个体先有超重,继而发展到肥胖的病理状态,超重是肥胖的量的积累。根据我们国家目前使用的身高标准体重表,小儿的体重如果跟同龄、同身高的人进行比较,其体重超出10%-19%,可以界定为超重,如果其超出20%以上,可以诊断为小儿肥胖,其中,肥胖根据超出的程度又分为轻度肥胖(20%-30%)、中度肥胖(30%-50%)、重度肥胖(50%以上)三个等级。当然,现在更流行用体块指数(BMI)来衡量。

小儿肥胖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单纯性肥胖,又把它称作为体质性肥胖。这种肥胖是因为体质因素以及饮食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占肥胖的绝大多数,可以达到95%,甚至有的数据报道为99%,这类肥胖是能够控制的,并且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剩下的一少部分肥胖的患儿就是继发性肥胖症,多由一些内分泌、脑部、遗传性疾病所引起,难于控制。

中医对肥胖这一疾病早就有认识,但是在那个时代,绝对不是一个高发频率的疾病。在中医的一部鼻祖著作——《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记载:“肥贵之人则膏梁之疾也”指的就是富裕的家庭多患肥胖的疾病。在当中的另外一篇文章中写到“人有脂,有膏,有肉”把肥胖之体称作为膏脂之体,后世历代医家根据此将肥胖患者称之为肥人,共分为膏、脂、肉三型。中医对肥胖的认识有着丰富的内容,我们将在其他的文章中了解到相关更多的知识。

目前,全球范围都面临小儿肥胖的问题,欧美国家尤其严重。受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影响,小儿肥胖的患儿数量急剧增长。在1963年,我们国家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美国儿童肥胖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他们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的儿童肥胖的流行调查,发现0-11岁的超重和肥胖小儿占4.0%,12-19岁的小儿占5.5%。在1975-1980年期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儿童肥胖的流行调查中发现,这一数值分别增到7.2%、11.3%。在1999-2000的第三次调查中,这一数字跳到10.4%,15.5%。在2003-2004年的第四次调查中,这一数字达到20.0%、35.0%。有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措施,到2010年美国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小儿可能达到46.4%,那就意味着全国的一半小儿都轮到“小胖子”的范畴。在德国也做过一个类似的研究与预测,到2040年将有一半的德国人将成为胖人。

我们国家的形式同样不容乐观,据权威统计数字显示,我国肥胖儿童的数量在最近10年中增长了5-7倍,儿童肥胖率占到了12.6%。从北京做的流行调查来看,小儿肥胖由1990年的3%上升到2004年的 13.8%。有专家推算,如果以现有速度预测,到2030年我国7-18岁儿童肥胖的将到达 20%。目前,虽然没有权威的数据证明,但是,一个个胖乎乎的身影让我们感觉到,小胖儿无处不在。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小儿肥胖呈现一个急剧增长的态势,尤其在最近十几年,增加速度更是惊人。小儿肥胖以6岁-12岁的患儿最多,这一时期小儿生理功能基本完善,过量饮食,吸收良好,加之,缺乏运动,更容易导致肥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一疾病跟经济的发展程度呈正比,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越高,但是,与经济的发展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是人有钱了,生活水平相对高了,而缺乏正确的生活方式,因而致病,我们行内的很多专家称之为“富贵病”。

这样看来,宝宝的肥胖离我们并不遥远,家长朋友们很有必要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让我们的宝宝远离肥胖,健康成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