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黄种人高发!

2023年10月25日 19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殖并骨化,引起颈椎管容积减小,是导致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后纵韧带覆盖在椎体的后方和椎间盘上,从枕骨基底部向下到骶骨,与纤维环紧密相连,但与椎体连接不紧密。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多起源于颈部的慢性劳损,属于整个颈椎退变过程的一部分,是全身韧带钙化、骨化倾向的局部表现。多在50岁以后发病,多见于黄种人,与遗传、代谢、外伤等因素有关。后纵韧带骨化沿纵轴生长或向椎管内生长,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压迫脊髓出现症状和体征,其表现与颈椎管狭窄症或脊髓型颈椎病相似。后纵韧带骨化中颈椎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胸椎和腰椎。
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病人常诉头颈痛,上下肢感觉异常、疼痛或功能障碍。最典型的症状是行走不稳或因“腿软”无法行走,早期的症状往往是下楼困难,晚期可伴有大小便障碍。病人的病史较长,四肢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症状逐渐加重。当合并有胸椎和腰椎OPLL所致椎管狭窄时,可出现胸腹部束缚感和下肢疼痛。部分病人遭受轻微外伤即出现四肢无力,甚至瘫痪。检查时,上肢或四肢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四肢肌力减退,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严重者膝、踝阵挛阳性,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阳性。
颈椎CT、MRI的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X线侧位摄片和CT平扫或三维重建可见椎体后方有致密骨化影,脊髓受压变窄。依据韧带骨化范围和形态分为四个类型:①连续型:韧带连续跨越2个节段以上;②局灶型:骨化局限在单个椎节;③间断型:多个椎节不连续的骨化影;④混合型: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以上。MRI的缺点是缺乏敏感度,后纵韧带骨化厚度至少达到5.4mm才能显影,所以会低估后纵韧带骨化的真实程度。
治疗方案取决于骨化后纵韧带对脊髓压迫引起神经症状的严重程度,若症状仅有轻度肢体疼痛或麻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检查时无病理征,及年龄较大有器质性疾病者,均可采用保守疗法。常用的有卧床休息、颈围领制动、口服消炎止痛药物、活血化瘀中成药、局部外用药、理疗等。
对于症状严重,骨化明显,椎管矢状径<12mm;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无效;颈椎管极度狹窄,轻微外伤即可引起脊髓损伤,主张积极手术。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减压、解除骨化后纵韧带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术前病程时间长,年龄大,脊髓变性软化灶预示手术效果不佳。
颈椎OPLL的手术方法种类较多,手术入路有颈后路、颈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三种:①颈后路手术:适用于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正常,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连续型或混合型OPLL。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椎板切除加后路融合,单开门或双开门椎板成形术。②颈前路手术:可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③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混合型OPLL伴有巨大椎间盘突出或显著增厚的局限性骨化块,可以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以最大限度地解除脊髓压迫,减少前路手术时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的风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