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伤寒论》版本小议

2016年04月05日 475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摘要】伤寒论版本众多,众人对于个版本认识不一,国内初了对于湘古本、涪陵古本、桂林古本不够关注以外,对于伤寒论的整理者王叔和的《脉经》本伤寒论也是不够重视不够,本文期通过伤寒论版本小议的方式使人们对于这些版本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其丰富伤寒论百家争鸣的状态。

【关键词】伤寒论;版本;脉经本;

       本人在经方医学论坛看过很多娄绍昆先生的文章,深深被其深厚的伤寒学识所折服,今年四月南阳的经方会议虽然多次聆听娄老师讲述中医的点点滴滴,但是一直没有和娄老师说话,只是做一个安静的小学生。

       这次娄老师在大会中又提到伤寒论版本的问题,在仲景祠也有看到《康治本伤寒论》、《康平本伤寒论》、《桂林古本伤寒论》等伤寒论不同的版本,而在仲景祠的相关简介中也有提及敦煌本的三个版本情况,这些版本的单行本现在都比较难见到,不过有综合本可以供大家参考。

       其中有李顺保主编《伤寒论版本大全》(学苑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北京第1版)《版本大全》中包括了《敦煌本伤寒论》(残卷)、《康治本伤寒论》、《康平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高继冲本伤寒论》、《唐本伤寒论》、《宋本伤寒论》、《注解伤寒论》.[1]可惜的是,此书收入的都是公认的正本,而自民国以来,仲景遗书,国内三种俱称古本的版本,目前存有争议的这三种版本都没有收入,其中有:

       1、湖南刘崑湘于民国初年在江西得古本《伤寒杂病论》、1933年石印公世,即长沙本亦称湘古本,又与其宗人刘仲迈同撰《伤寒杂病论义疏》在长沙印行。

       2、四川刘镕经于涪陵得传为“王叔和所述,孙思邈所校”之《伤寒杂病论》,1934年在重庆石印公世,即四川本亦称涪陵古本。

       3、黄竹斋先生1935年抄得桂林名医罗哲初珍藏其师左盛德1894年所授之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论十二稿》),1939年在西安校刊公世,称白云阁本。(“白云阁”乃左盛德书斋名。黄氏发现此书之经过,详见其《宁波访求仲景遗书记》,该文原载木刻版《医事丛刊》中)[2]即现在的桂林古本伤寒论,现在出版发行的书籍中比较容易见到的唯学苑出版社出版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中附有桂林古本《伤寒论》。

       另外要想知道各版本详细考证及其各本版之间的价值可以参看钱超尘先生的《伤寒论文献通考》,不过钱超尘先生此书与李顺保先生的书一样,都是没有相关湘古本、涪陵古本、桂林古本的详细考证,要想全面窥的古本全貌必须参看黄竹斋先生的伤寒论相关论著,可惜黄先生的伤寒论著基本没有正式出版,就是已经正式出版的相关伤寒论著因为年代久远,现在已经很难看到。

       纵然是这样,还有一个版本众人在现中实几乎都忽略了,那就是伤寒论整理者王叔和的《脉经》本伤寒论,《脉经》本伤寒论和我们现行的宋本伤寒论的条文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脉经》本的妇人篇内容比我们现行的《金匮要略》要多得多,而且同一条文的文字内容《脉经》本与宋本之间也颇多差异,甚至即使在《脉经》中,其同一条文出现在不同之处,而文字亦有出入。王叔和在整理“仲景旧论”时分为《金匮玉函经》与《伤寒杂病论》,而又作了《脉经》一书收入了《伤寒论》条文。由此可见,其实在王叔和时期,张仲景的东西其实已经出现很多版本,据钱超尘先生考证:“仲景著作撰于建安七、八年之间,至建安二十二、三年,凡十六、七年间它是完整的,仲景于建安末年逝世后,由于抄传者众,岁月不宁,以致散乱。此书散乱不久,较切确地说,散乱二、三或四、五年后,有魏太医令出,荷大任于己身,加以整理撰次。此人者,王叔和也。” [3]这些版本孰是孰非,王叔和本人也不能确定,否则他也没有必要弄出三本书来,更没有必要在《脉经》中,其同一条文出现在不同之处文字亦有出入。而这些差异,必然导致对条文的不同理解。既然同是王叔和撰次的张仲景伤寒文,为什么在书中竟有如此的分歧?个中原因看起来着实令人费解,其实王叔和在《脉经》序文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今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决,合为十卷。百病根源,各以类例相从,声色证候,靡不赅备,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悉载录。诚能留心研穷,究其微赜,则可以比踪古贤,代无夭横矣。”[4]钱钱超尘先生认为其所称之“张”,指张仲景[5],因为王叔和面对“所传异同”的情况,采用了“咸悉载录”的方式来使“代无夭横”,所以出现了纵然在《脉经》中,其同一条文出现在不同之处,而文字亦有出入。由此可见王叔和在整理张仲景伤寒文时是非常小心谨慎的,可见王叔和对张仲景伤寒文也是非常珍爱的,而王叔和也在序中讲明了他决心整理仲景遗论的原因:“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问,而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遂令末学,昧于原本,互兹偏见,各逞已能,致微疴成膏肓之变,滞固绝振起之望,良有以也。” [6]所以虽然《脉经》本伤寒论或许很多东西比现行的伤寒论版本多很多,文字方面也颇多出入,但是个人认为其中也有很多不失为仲景原意的东西而被我们平时所忽略,应引起国内外伤寒论研究者的重视,使《脉经》本伤寒论重放异彩。

       (此论文被收录在2011年《国际(中日韩)经方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经方论坛暨经方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

参考文献:

【1】李顺保编著.伤寒论版本大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1

【2】米伯让.重印《会通》序.见《伤寒杂病论会通》.西安: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1982:3

【3】钱超尘. 伤寒文献通考.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3:11

【4】严世芸,李其忠主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2

【5】钱超尘. 伤寒文献通考. 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3:11

【6】严世芸,李其忠主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