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什么是澳抗、表抗

2017年12月05日 1156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963年,美国费城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布伦百格,在研究一位患白血病的澳大利亚人的血液时,发现了一种抗原物质。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种抗原物质在血液中存在的意义。由于这种抗原来自一名澳大利亚人的血液,所以便将它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为“澳抗”。 
  

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抗原与“同种血清性黄疸”有关。“同种血清性黄疸”与以往所称的“传染性肝炎”不同,它的潜伏期较长,主要经输血或注射传染,呈散发性,部分病人的病程迁延,甚至形成慢性肝炎。而“传染性肝炎”则潜伏期较短,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往往呈暴发性流行,但预后较好,一般不会演变为慢性肝炎。显然这位澳大利亚白血病病人很可能是因为经输血而感染了“同种血性黄疸”,因而在血液中检出这种抗原物质。 
  

由于澳抗的发现使区别“同种血清性黄疸”与“传染性肝炎”有了实验证据。因此,目前已将“同种血清性黄疸”称为乙型肝炎,而“传染性肝炎”则称为甲型肝炎。既然已经证实澳抗与乙型肝炎有关,便将澳抗改称为肝炎相关抗原,即HAA。当然严格地说,应该称为乙型肝炎相关抗原。不久,科学家们又注意到这种抗原物质,实际上只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而不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全部,所以把这种抗原物质正式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简称为“表抗”。在一个人的血液中查到表抗, 表示他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当然他不一定是一个肝炎病的患者。 
  

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除了能检查血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外,还能检查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能检出,所以群众便将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 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合称“两对半”。血中检出表面抗原的意义前面已经叙述,血中查到表面抗体,则表示曾经受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已经产生抗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可以产生一定的免疫力。e抗原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一部分,血中查出e抗原,表示有大量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血液中,具有传染性。e抗体的发现,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被控制,很少再有传染性。核心抗体的存在,表示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如果是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则表示体内仍有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病毒正在复制,处于感染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