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上、下尿路感染

2020年04月10日 85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分类

尿路感染系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有无尿路异常和复杂因素可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与非复杂性(单纯性)尿路感染,其中,复杂性尿路感染须同时合并至少一条下列危险因素:

1)留置导尿管、支架管或间歇性膀胱导尿;

2)残余尿 > 100 ml;

3)任何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尿路疾病,如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和肿瘤;

4)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其他功能异常;

5)尿流改道;

6)化疗或放疗损伤尿路上皮;

7)围手术期和术后尿路感染;

8)肾功能不全、移植肾、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等。

2.定性诊断

有尿路刺激征、发热、耻骨上方压痛及叩击痛、腰部疼痛及叩击痛等症状和体征,且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 ≥ 105 CFU/ml,即可诊断。 当尿培养菌落数不能达到标准时,以下几项可辅助临床诊断:①:白细胞尿或脓尿;②:硝酸盐还原试验和(或)白细胞酯酶实验阳性;③:未离心新鲜尿液革兰染色发现病原体,且一次尿培养菌落数 ≥ 103 CFU/ml。

 3.定位诊断 

60% 以上的尿路感染发生在下尿路,以膀胱炎多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综合评估,下尿路感染常以尿路刺激征为突出表现,较少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 上尿路感染以肾盂肾炎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腰痛、肋脊点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叩击痛为主要表现,结合尿白细胞管型、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可辅助诊断。 

4.细菌感染的治疗

(1)抗生素选用原则:

①: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②:选择在肾内及尿内浓度高的抗生素;

③:选择肾毒性小、副作用少的抗生素;

④:结合患者感染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及抗生素药代动力学择优选择。

 (2)下尿路感染:

能口服尽量口服,尽量避免前列腺注射及膀胱灌洗。选择尿液中浓度较高的抗生素,如磷霉素氨丁三醇散(3 g,1 次/日)、2 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安 1 g,2 次/日、头孢孟多1 g,2 次/日)、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 . )、阿莫西林(0.5g,3次/日),疗程 3-7 天。 

(3)上尿路感染:

①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口服治疗,常用药物阿莫西林、氟喹诺酮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2 代头孢菌素,疗程 10-14 天。

② 对于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重症患者建议住院治疗。

因为上尿路感染易合并血行感染,应首选静脉制剂,且在尿液、血液中都能达到有效抑菌浓度,临床上常用的有氟喹诺酮抗生素、脲基青霉素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3.375~4.5 g,静脉滴注,每 6 小时 1 次)、3 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1.0~2.0 g 每 12 小时 1 次、头孢他啶 0.5~1.0 g 每 12 小时 1 次、头孢吡肟 1.0~2.0 g 每 12 小时 1 次),危重患者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 1.0 g 每 8 小时 1 次、美罗培南0.5~1.0 g 每 8 小时 1 次)。

如尿培养提示革兰阳性球菌,可予以万古霉素(1.0 g 每 12 小时 1 次),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呋喃妥因、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在尿液中具有很高的浓度,但其血药浓度较低,不能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治疗疗程不少于 2 周,如反复发作可延长治疗疗程。 

5.真菌感染的治疗(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 

可选用:氟康唑 400 mg 口服,每天 1 次,2~4 周;氟胞嘧啶 25 mg/kg 口服,每天 4 次,7~10 天;两性霉素B 0.3~1.0 mg/kg,静脉滴注,每天 1 次,1 周。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需适当延长治疗疗程。

两性霉素 B 膀胱冲洗(5~7 天)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属有效,可有效清除念珠菌尿,但很快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伏立康唑这些抗真菌药物虽然对大多数真菌敏感,但尿中浓度低,不能用于治疗真菌所致尿路感染。 

6.总结

尿路感染系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在医院肾内科及泌尿外科尤其多见,及时诊断尿路感染、评估疾病复杂程度、选择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尤其重要,只有对尿路感染做到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去除诱因、改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的促进病人康复,避免复发,改善远期预后。

                                                                                                                                                                                 ------王洪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