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就诊指导】面肌痉挛(HFS)患者术前明确诊断与各项目检查目的?

2020年10月10日 803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面肌痉挛(HFS)是一种颅神经过度兴奋的现象,基础病因最可能是神经血管冲突(压迫)。典型症状是单侧面部肌肉不由自主的间歇性抽搐,通常起始于眼周,包括眼轮匝肌,随后扩展到面神经支配的其他肌肉,包括颈阔肌,有约2%的患者表现为双侧抽搐。

  HFS估计的发病率为11/10万,女性是男性的2倍,一般从40-50岁开始发病,平均患病8年才找到根治的方式,家族聚集型少见。

  临床上,HFS表现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性的、不自主的、强直痉挛运动。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在睡眠期间持续存在,一些患者在患侧遭受“滴答”声音困扰,这种声音是由于镫骨肌收缩而导致。

  尽管HFS不会危及生命,然而由于影响外观而遭受严重的心理压力。长期的眼轮匝肌痉挛会影响双眼视力,心理压力和讲话往往会使这些症状加重。

  将HFS和其他累及到面部的运动障碍疾病鉴别是有一定难度的。一些同HFS相似的常见疾病有,眼睑痉挛、面神经抽搐和面瘫后的联带运动,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有助于临床医生明确诊断。

  大多数中HFS患者的起因是小脑后下动脉(PICA)、小脑前下动脉(AICA)或者椎动脉(VA)扩张或变异的血管袢引起的神经血管冲突,在脑干附近压迫了面神经出脑干区。面神经出脑干区仅有蛛网膜包裹而且没有髓鞘,所以对压迫特别敏感。而且,作为中枢及周围髓鞘的过渡区,此区域的神经束没有被结缔组织分隔。

  诊断和评估

  患者的临床特征对于正确诊断HFS是很关键的,患者通常表现为相当长期的面神经(CN VII)支配的面肌不自主抽搐,大多数起源于眼周,包括眼轮匝肌,随着病情进展累及到面部其他肌肉。他们常会诉说患侧有“嘀嗒”响声,这是镫骨肌收缩引起的。患者的外观通常会受影响,一些患者视力明显受损(眼轮匝肌长期痉挛引起),影响开车和阅读。

  详实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应当询问患者痉挛初发时间、部位、进展情况、加重及缓解因素,之前是否行肉毒素注射,应当询问患者最近是否发生过面瘫,因为可能的诊断是面瘫后面肌联动症,尽管少见。

  由于注射过肉毒素、血管压迫造成的面神经病变以及持续痉挛导致的面肌无力并不少见。查体中的其它发现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听力下降,其可能是桥小脑角区的病变导致的,如神经鞘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脑干本身病变如胶质瘤、多发性硬化、脑干卒中,也可表现为相似症状,应该排除。

  一些运动障碍疾病和面肌痉挛相似,包括:眼睑痉挛(双侧眼睑同步对称收缩),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口腔及面部下方肌肉不由自主的持续痉挛),面神经痉挛(复杂的、协调的、多灶性运动模式,在双侧面部之间转换),偏侧咀嚼肌痉挛,癫痫局灶性发作,听神经瘤术后面瘫后的联带运动。

  在考虑行微血管减压术(MVD)前,患者应当行CT扫描,或专做后颅窝高分辨率MRI检查更好,以排除任何结构性病变。MRI能确定肿瘤的侵犯程度(表皮样囊肿,脑膜瘤等),作为切除肿瘤的术前必要参考,高分辨T2加权像序列可以分辨出面神经出脑干区(REZ)的异常血管袢。

  即使高分辨率MRI没有发现责任血管袢,诊断明确的也会建议后颅窝探查术。MRI检查会发现粗大、迂曲的椎动脉,这部分患者手术难度会加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