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警惕!我国发现首例输入性裂谷热

2016年07月25日 649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上图不是儿童玩具。而是一种我们不太熟悉的病毒。

       2016年7月23日国家卫计委网站宣布确诊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为2-6天。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1931年首次在肯尼亚证实了本病的存在。

传染源:

       RVFV主要在家畜(如绵羊、牛、骆驼和山羊等)中引起流行或暴发,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1.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组织、体液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 蚊虫传播,伊蚊、库蚊、按蚊和其他很多蚊种均可传播。


3. 嗜血(食血)苍蝇也有可能传播裂谷热病毒。

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儿童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动物养殖和屠宰人员、兽医等为高危人群。

地区分布

       裂谷热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主要流行的国家为肯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纳米比亚、索马里、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南非、苏丹、毛里塔尼亚、埃及等,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也门也有本病的报道。


感染后表现:

       潜伏期:2-6天,可短至数小时。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乏力、肌肉关节疼痛;发热可持续数天,常为双相热。病程4-7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改善,常在2周内完全恢复。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多系统受累。

       视网膜炎(1-20%):多发生在病程1-3周。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有时产生盲点。严重时发生视网膜脱落。视力障碍可持续10-12周,当损伤发生在黄斑或严重出血和视网膜脱落,约50%的病人可导致单只眼或双眼永久性失明。

       出血综合征(约1%):病程2-4天后出现,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斑疹、紫癜、瘀斑和广泛的皮下出血,穿刺部位出血、咯血、鼻衄、牙龈出血、月经增加、黑便、肝脾肿大。重症病例往往死于出血、休克及肝、肾功能衰竭。

       脑膜脑炎:可单独出现,也可和出血综合征同时出现。病程1-4周突然发生脑炎症状,如剧烈头痛、记忆丧失、颈强直、眩晕、精神异常、定向障碍、遗忘、假性脑膜炎、幻觉、多涎、舞蹈样运动、抽搐、偏瘫、昏睡、去大脑强直、昏迷甚至死亡。存活病例可有后遗症(如偏瘫)。

治疗:

       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大多数RVF为轻症病例且病程较短,无需特别治疗,对重症病例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预后: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病例可自愈,不到5%的病人发展为视网膜炎、出血综合征、脑膜脑炎。病死率约为1%。

预防:

       控制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应在动物疫情发生前接种。

       切断传播途径。

       1. 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 灭蚊防蚊。灭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