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只有“一颗肾”的幸运宠儿

2024年03月26日 12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今年47岁的陈女士自认为是一名幸运的宠儿,她2010年因尿毒症做了右侧肾移植手术,移植术后肾功能处于良好状态,自觉生活与正常人全然无异。然而世间事多不遂人愿,去年10月份,陈女士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伴下腹胀痛,很快她去了当地医院就诊,“右附件区包块影,呈实性为主的囊实性包块:80*47*74mm!”“中下腹腔腹网膜及肠系膜区多发软组织结节!”“双附件区、中下腹网膜区、肠系膜区多发占位(最大层面范围约86*66*101mm)考虑卵巢癌伴腹膜、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陈女士看着检查报告单上“卵巢癌”三个字,犹如晴天霹雳。

来不及伤心,陈女士踏上求医之路。11月份陈女士慕名来到了红房子医院,妇瘤专家武欣主任接诊了满脸愁容的陈女士。陈女士的PET/CT结果提示:双侧附件区囊实性密度肿块(大者位于右侧,最大截面约117mm×74mm)及腹盆腔腹膜多发结节及团块影(FDG摄取增高,肝周腹膜(较大截面约26mm×8mm)、大网膜(较大截面约26mm×20mm)、两侧结肠旁沟腹膜(较大截面约17mm×15mm)、肠系膜(较大截面约41mm×28mm)、盆腔腹膜(较大截面约35mm×25mm),包括肝肾隐窝、子宫直肠陷窝见多发结节及团块状软组织影),考虑为恶性肿瘤伴腹盆腔多发转移,卵巢癌可能大;邻近肠管受累。腹膜后大血管旁及门腔间隙多发淋巴结(大者短径5mm)转移可能大。这些数据提示着病灶蔓延了整个盆腹腔,患者的病情复杂且相当棘手。武主任立即将陈女士收治住院,予以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陈女士住院了。面对陈女士复杂的病情,武主任启动了多学科联合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希望多学科联合会诊能够给陈女士找到最佳解决方案,11月28日MDT如期举行,邀请了妇科肿瘤多位专家、放射科、ICU、华山医院肾内科等大咖强强联手。

陈女士的特殊之处在于13年前做了肾移植手术,然而对移植肾脏的位置、血管走形等无从得知。PET/CT提示原双肾形态明显萎缩;右侧髂窝见移植肾,这一枚移植肾对于陈女士弥足珍贵。她在肾移植术后长期口服他克莫司、醋酸泼尼松片、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这让她的抵抗力低于常人。同时她还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使用胰岛素及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这对于术后切口的恢复也是一道难关。

MDT对陈女士的病情进行了充分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患者目前肾功能正常(肌酐:82umol/L ),可支持手术开展。术中注意维持血压稳定,避免移植肾的损伤。术后常规监测尿量、肾功能、电解质、尿RT、CRP、PCT等,目前免疫抑制剂药物无需调整,但术后需高度警惕继发感染。虽然困难重重,但有了多学科会诊的保驾护航,手术势在必行。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在充分准备后,手术在11月29日早上如期进行。


一打开盆腔,就看见多量的淡黄色腹水,整个盆腹腔布满密密麻麻的病灶,左右卵巢均增大,表面弥漫性乳头状结节,边界不规则,双侧输卵管表面弥漫性乳头状结节,与子宫、卵巢致密粘连。全面探查盆腹腔,移植肾脏位于右侧髂窝腹膜后,表面未见病灶。膀胱反折腹膜见散在乳头状病灶,子宫、双侧附件及直肠、宫旁组织之间致密粘连融合成团块状。直肠表面多发结节状病灶,直径0.5-1.0cm,病灶向上蔓延至部分乙状结肠,肠管增粗质地僵硬、形态不规则。盆底腹膜散在粟粒状结节,直径0.5-1.0cm,肠系膜根部亦有弥漫性粟粒状结节,大小约0.5-3.0cm。大网膜僵硬呈饼状,回盲部见肿瘤浸润肠管全层,大小约8*6cm。双侧结肠旁沟见多发散在乳头状结节,直径0.5-1.0cm;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间隙可触及淋巴结增大。

看到这些病灶让在场医生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一场硬战,万幸的是移植肾表面没有病灶。

但由于右侧肾移植的手术史,右侧肾脏失去正常解剖位置,它的血管、右侧输尿管均失去了正常的走形,而且,移植肾唯一的动静脉被肿瘤牢牢包裹,必须将其从肿瘤中完好无损地分离出来,否则这颗宝贵的肾脏将丧失功能。这意味着手术需要更加细致得进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以防损伤输尿管及宝贵的移植肾及其血管。武主任和助手配合默契,小心翼翼地分离粘连,分离出移植肾的血管。移植肾血管植于右侧髂血管上,看清输尿管及肾脏血管、子宫血管走形后,很快就下了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腹腔肿块送冰冻。

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千里之行”才刚刚开始。很快冰冻回报提示:标本见弥漫高级别腺癌。考虑患者肿瘤浸润肠回盲部,直肠两侧均见肿瘤浸润,患考虑患者的特殊性——免疫抑制状态及2型糖尿病,术后感染风险极高,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建议行肠造瘘。紧接着,顺利完成了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乙状结肠肛门吻合术+右半结肠切除术+小肠吻合术+回肠造瘘术;历时8小时的手术终于落下帷幕,陈女士一家悬着的心终于能放下了,在场的医护人员也长舒一口气。

在妇瘤科医生护士团队的悉心照料下,陈女士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出现担心的继发感染,10天后顺利出院。出院时陈女士对姜院长、武主任团队的精湛技术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并向医护人员表达深深的感谢。

什么是卵巢癌?

在我国,卵巢癌年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3位,位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恶性肿瘤之后,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卵巢恶性肿瘤包括多种病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上皮性癌,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0%,就是我们所说的卵巢癌。

卵巢深处盆腔,卵巢病变处于早期时常无特异临床症状,所以当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70%的患者已处于晚期,因此卵巢癌病死率位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

如何早期识别卵巢癌?

据研究统计晚期卵巢癌的五年生存率仅为39%左右,如何早期识别具有重大意义。卵巢癌可能导致多种症状和体征,虽然就诊时70%的患者已处于晚期,但其实早期卵巢癌也可能导致一些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腹胀、腹部包块、食欲下降、消瘦、盆腔或腹部疼痛、尿频、便秘等。这些症状如果是持续的、频繁的发生,应该尽快到妇科肿瘤医生处就诊。

如何进行卵巢癌的筛查?

卵巢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不论是CA125还是阴道超声联合CA125的筛查都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卵巢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特征,目前已知与卵巢癌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约有20个,其中以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 BRCA)影响最为显著。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携带者在一生之中发生卵巢癌的累积风险分别达54%和23%,是卵巢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高危人群,推荐从30~35岁起开始定期行盆腔检查、血CA125和经阴道超声的联合筛查。同时肿瘤标志物HE4和罗马指数在卵巢癌诊断中应用价值也很高。

卵巢癌的治疗

手术和化疗是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极少数患者可经单纯手术而治愈,但绝大部分患者均需手术联合化疗等综合治疗。随着药物治疗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应用于卵巢癌的治疗。其中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的初始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手术目的包括切除肿瘤、明确诊断、准确分期、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战役还未结束,路还很远

对于上述故事中的陈女士,她虽然已经顺利完成了手术,但只是第一阶段的落幕。接下来还要进一步配合化疗、靶向药物等辅助治疗,与卵巢癌的斗争从来都是持久战。我们也会做好随访工作,接下来的路还很长,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