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5)

2017年11月27日 1141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定义:儿童急性中耳炎是指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通常继发于普通感冒,在 48 h 内发病,病程不超过12周。


2.分型:2.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指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使得咽鼓管咽口及软骨段黏膜炎性充血、肿胀而发生阻塞,同时可能伴有细菌或病毒经咽鼓管直接进入中耳腔,从而造成中耳黏膜包括鼓膜炎性反应,早期呈急性炎症表现,其后期中耳腔有炎性浆液性或黏液性渗出变化。2.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指其病理变化是由前期中耳负压形成中耳大量渗出液,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使得化脓性细菌继续经咽鼓管侵入,导致大量繁殖,使得毒素吸收,引起全身发热症状;其病理表现为中耳黏膜充血、肿胀、脓性分泌增多、鼓膜充血外凸,甚至穿孔流脓。如感染累及乳突腔化脓,未及时引流,可发生颅内和颅外并发症。


3.症状:3.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即耳痛呈持续性;婴幼儿的耳痛特点可表现为易烦躁,有时表现为捂耳朵和拽耳朵,甚至影响睡眠,仅早期伴上呼吸道感染者可有发热。3.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主诉为局部持续性较重耳痛症状及婴幼儿耳痛特点之外,还可伴有高热、哭闹、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其症状直到耳流脓后缓解。部分患儿早期听力下降。


4.体征:4.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呈鼓膜轻度充血、凹陷,光锥变形的体征表现。鼓室积液表现为鼓膜失去光泽,呈淡黄或琥珀色,有时可见弧形液平线。4.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充血区扩大、外凸,鼓膜标志消失、紧张部破溃,形成穿孔,有脓溢出,甚至有时耳后红肿。


5.检查:5.1耳窥镜检查:见鼓膜炎性充血、用鼓气的耳窥镜检查观察中耳积液状况,鼓膜穿孔后见脓性分泌物。5.2 听力学检测:根据患儿的主诉和自身状况,选择性地做如下听力学检测:(1)声导抗检查: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早期无积液,鼓室压图呈C型负压曲线,积液时呈平台无峰B型负压曲线,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时不能引出鼓室压图(>6个月患儿采用226 Hz纯音刺激声)。(2)耳声发射检查:耳声发射通过提示无明显中耳积液,耳声发射未通过疑有中耳积液。(3)纯音测听检查:主要针对于一些有主诉听力下降患儿,其年龄通常≥5 周岁,并能配合完成此主观检测,检查结果表现为传导性听力障碍即平均言语频率(500~2000 Hz)气-骨导听阈之差≥20 dBHL。(4)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多频稳态反应(ASSR)检查:对于一些不配合做行为测听检查的婴幼儿,可行客观 ABR 和 ASSR的气-骨导反应阈检测,来明确传导性听力障碍情况。5.3 CT检查:不建议常规行颞骨CT扫描,但疑有颅内和颅外并发症者需做颞骨CT检查。5.4 病原体检测:对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耳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不作为常规检测手段,但对于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性分泌物检测是必要的,可明确病原菌。5.5 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者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升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占优势,C反应蛋白>10 mg/L,血沉加快。


6.治疗:6.1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儿童急性中耳炎疑为细菌感染引起的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中耳炎症,特别是对于重症(耳流脓或伴高热≥39℃),以及年幼患儿,应及时积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具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如下:(1)6个月至2岁年幼儿童:①对于急性中耳炎伴耳漏或伴高热≥39℃者,或双侧急性中耳炎不伴耳漏者,应及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②对于单侧急性中耳炎不伴耳漏者或密切随访 48~72 h 症状无改善者,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2)>2岁儿童:①对于急性中耳炎伴耳漏或伴高热≥39℃者,应及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②对于双侧和(或)单侧急性中耳炎不伴耳漏者或随访48~72 h症状无改善者,应予以抗菌药物治疗。6.2抗菌药物的选择:儿童急性中耳炎常见的3种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杆菌。根据国内外指南、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经验,推荐选用口服阿莫西林,其常用剂量 40~45 mg/(kg·d)增加到 80~90 mg/(kg·d)能有效对抗青霉素中度敏感菌株,疗程 7~10 d。或选择大环内酯类的口服阿奇霉素等,阿奇霉素每次剂量 10 mg/kg,每日 1 次,疗程为 3~5 d,疗程总剂量不超过 1500 mg;阿奇霉素的优势是中耳-乳突感染部位组织浓度高、特别是对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等胞内菌作用显著,疗程短、作用时间较长、依从性好,其也适用于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以上药物治疗无效,可选用第2或第3代头孢菌素,如肌注头孢曲松和口服头孢地尼等。6.3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1)对于<2岁和临床症状严重的患儿,口服抗菌药物标准疗程为10 d。(2)对于有轻度或中度临床症状的2~6岁患儿口服抗菌药物标准疗程为7 d。(3)对于有轻度或中度临床症状的>6岁患儿,口服抗菌药物标准疗程为5~7d。6.4局部治疗:①1%酚甘油滴耳剂:主要针对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耳痛症状。②3%双氧水清洗加局部采用非耳毒性抗菌药物滴耳剂:主要针对化脓性中耳炎的耳流脓。③鼻腔局部用药:减充血剂(使用不能超过7d),以及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可缓解咽鼓管咽口炎性黏膜的肿胀,降低中耳腔负压,减少渗出,缓减疼痛。6.5手术治疗:①鼓膜切开引流术:主要针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并发症如耳后脓肿、急性化脓性乳突炎等。②鼓膜切开中耳置管术:是治疗复发性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积液的有效手段,其指征为(半年内发作3次,1年内发作4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