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小暑始,三伏近,冬病夏治正当时

2020年07月07日 809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进入小暑时节,空气中便不再有凉意,风中带着热浪,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小暑之后,逐渐进入三伏。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最好的时候。


一、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机体在冬季好发、感寒即发、复发、加重等相关疾病通过阳气充沛的夏季得以调制补养使阳气固护阴精藏之勿泄以助化生从而使冬季特发的疾病达到缓解发作,或达治愈的一种治法。夏令三伏季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顽固性咳喘等冬季易发疾病正好处于缓解期,此时脏腑功能相对稳定,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运用中医内治外治疗法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达到增强体质,以消冬病之宿根,改善冬季遇寒怕冷的表现,减少慢性咳喘病患者的发作次数,减轻其发作程度,从而达到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二、哪些冬病适合夏治?

1、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缓解期。

2、慢性胃脘痛、腹痛,泄泻,腹胀,消化不良,困倦乏力,胃肠功能紊乱等脾胃虚寒型疾病。

3、颈椎病、腰腿痛、双膝关节痛、足跟痛、肩痛、背痛、周身痛、肢体麻木等肢体经络病证。

4、体质虚弱及阳虚体质人群如易疲劳、易感冒、头晕反复、心悸时作、自汗盗汗、畏寒怕冷、月经不调等杂病。

三、冬病夏治中医经典疗法

1、中药汤剂内服进补:盛夏气温高,气压低,许多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另有不少人群出现颈肩腰腿痛、怕冷等症状;更有患者急性胃肠炎或感冒咳嗽反复发作。此些人群体质偏弱,适应气候环境的能力较差,同样也易发各种冬病,建议三伏天于传统中医科就诊,以中医中药健脾益肺补肾之气,使体质增强而诸症平复。

2穴位贴敷,扶阳散寒:根据中医古籍文献记载,伏日必是庚,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是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三伏天人体皮毛腠理疏松,此时将药物敷贴在特定穴位上,以气相应,以味相感,使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透入机体,循经络内达脏腑,全面调节脏腑功能,提升正气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

3、伏天灸疗,通阳化气:《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疗具有补火助阳通阳化气、通经活络等优点夏日阳气浮于外,老年便秘阳虚者,灸疗灸之则通;尿频排尿不尽者属膀胱虚寒者,灸疗灸之则通阳利水;腰腿痛之阳虚寒凝者,灸疗灸之则宣痹通络;胃脘不适泛吐清水之阳虚者,灸疗灸之则水饮蒸腾汽化诸症即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