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郁证性便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2年07月06日 836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以下转载自人卫中医:


郁证性便秘的治法方药有哪些?




01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类


宋代王怀隐、陈昭遇等著《太平圣惠方•肝实热》载泻肝柴胡散(柴胡、玄参、甘菊花、地骨皮、羌活、细辛、川大黄、石膏、黄芩、羚羊角屑、蔓荆子、炙甘草)“治肝实热,头疼目眩,心膈虚烦,大肠不利”。


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杂病用药赋》载泻青丸(龙胆草、当归、川芎、山栀、大黄、羌活、防风、竹叶、薄荷)“治肝经郁热,两胁因怒作痛,目自肿疼,手循衣领,大便秘涩”。《医学入门•发热(附恶寒)》又载:“内伤色 欲,阴虚发热,便硬能食者,滋阴降火汤、加味逍遥散、清骨散。”


清代吴鞠通《吴鞠通医案•淋浊》载有借火腑通胆腑法(黄芩、桃仁泥、胡黄连、龙胆草、广郁金)“治因怒郁而大小便闭”之案。





02

行气燥湿、宽中化滞类


宋代严用和《济生方•胀满论治》载紫苏子汤(紫苏子、大腹皮、草果仁、半夏、厚朴、木香、橘红、木通、白术、枳实、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治忧思过度,邪伤脾肺,心腹膨胀,喘促胸满,肠鸣气走,辘辘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而涩”。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秘涩》载小通气散(陈皮、苏叶、枳壳、木通)“治虚人忧怒伤肺,肺与大肠为传送,致令秘涩。服燥药过,大便秘亦可用”。


《丹溪心法•破滞气》载分心气饮真方(紫苏子、半夏、枳壳、青皮、橘红、腹皮、桑白皮、木通、赤茯苓)“治忧思郁怒诸气,痞满停滞”。

明代丁毅《医方集宜•秘结门》载三和散(羌活、紫苏叶、宣木瓜、大腹皮、沉香、槟榔、木香、陈皮、白术、川芎、炙甘草)“治七情气结,脾胃不和,心腹痞满,大便秘涩”。


《医学入门•燥结》载:“七情气闭,后重窘迫者,三和散、六磨汤。”


《张氏医通•腹满》载局方七气汤(半夏、人参、生姜、桂心、甘草)“治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膨胀,喘促烦闷肠鸣,气走辘辘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而涩”。





03

清心安神、益脾养血类


顾靖远《顾松园医镜•虚劳》载天王补心丹“治忧愁思虑伤心,心血不足,神志不宁,健忘怔忡,心跳善惊,虚烦无寐,大便不利,小便短赤,咽干口渴,口舌生疮等症”。


黄庭镜《目经大成》载补心丹(生地黄、丹参、玄参、朱砂、茯神、柏子仁、酸枣仁、天冬、麦冬、五味子、人参、远志、桔梗、当归)治思虑忧愁心劳神伤之血燥便难,谓“血濡便润”。


林珮琴《类证治裁•三消论治》载:“谓忧伤心,思伤脾,郁结不遂,则营液暗耗,胃大肠俱失通润,而肌肉风消也。宜归脾汤送固本丸,或生脉散。”




04

化痰化瘀类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牵牛子》载:“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食,且复精爽。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此案患者由于体肥痰多滞膈,故化痰通腑力胜硝黄。


《杂病广要•噫醋(吐酸)》载先予丁灵丸(此当是香灵丸,用丁香、辰砂、五灵脂,及狗胆汁或猪胆汁),继用温胆汤加姜、连,后以二陈汤加味治疗其族妹悒悒思虑、大便燥结半月一行。其法亦以化痰为主。





05

现代中医临床报道


据统计分析,1979年1月至2011年6月有关中药治疗便秘或脾约的877篇有效文献中,涉及中药465种,以理气药使用频次较高,如枳实、白芍、柴胡、炒枳壳、陈皮、厚朴、桃仁、升麻、木香、炒莱菔子等;运用具有理气消积解郁功效的方剂有243次,如小柴胡汤、四磨汤、半夏泻心汤、甘麦大枣汤、逍遥散(丸)、柴胡疏肝散、平胃散、桂枝汤等。


疏肝理气在治疗便秘中占主导作用,此外还有以宁心安神、活血化瘀、化痰通腑等治疗便秘的报道。




END


【本文选自郁证发微六十论(全2册),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蒋健。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