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想对中国的家长朋友说的几句话

2019年07月03日 81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来看中医的小孩大多是经过大医院儿科反复看过的。看小儿病多了,我常常为现今西医儿科的一些怪现象而郁闷,中国的家长朋友,请你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老是病吗,一则经常医院掉针把体质掉差了,一则平时或病时的饮食调护没做到位。当然,该掉针时还是要掉针,要辨证地一分为二地去看问题。疾病是有一个过程的,可是有多少家长理解为什么咳嗽、发烧、呕吐、腹泻等等之类,一到医院,都是火急火燎就给医生下命令,想办法尽快让他们的症状即刻消失。当然我不否认西医的疗法,要辨证地去看,在急救时我也主张用西医,但我不排斥中医,哪个好用哪个,哪个有优势用哪个,优势互补。

内有瘀血所以出血不止、腹中有邪气所以腹泻、肺中有邪气所以咳嗽——这都是人体正气排邪(排病)的正常反应,中医就是要顺应并帮助正气、加强并加快这个反应,所以吃了中药有时侯症状会暂时的加重,比如出血可能暂时增多,但一旦瘀血排尽,很快就会止血。

通因通用的道理就像是大禹治水——疏导而不是硬堵,就像有时腹泻为什么还要用大黄一样?中医的理论是很神奇的,你悟透了那个道理,什么地方都可以用得到,我用的好多方子都是经方,《伤寒论》的方子,三付药有时候才几块钱,有些方子有贵重药的另当别论,但是跟西药比还是差得远。

感冒发烧时,吃中药治疗效果最好,因为这时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了,中药可以借力使力;也可以平时治疗,此时虽然见效较慢,但服用这些温通温散补气的中药可以增强孩子是免疫力,可以明显减少孩子感冒次数。

家长可能不理解,只知道中医是慢郎中,重在调理,调理不是治病,不能治急病。 想想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所有问题不还是靠中医吗?患者一般是患病几天后,治疗无效才想起用中药试试。治这个病,我先给开三副药,告诉患者一般一两副药就能止痛止泻或退浇,后其要再巩固,患儿家长往往开始不信,觉得中药麻烦、疗效慢,经过一番劝说才同意,现在不都讲究知情同意吗,可疗效总是觉得惊喜,特别是对一些病毒感染(西医往往是对症处理),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龈口炎、水痘等。在我这里看过的多数患儿父母应该理解,当然也有疗效不好的病例,原因有很多,需要我们医患双方的共同反思。昨天有一个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高烧刚开始,我建议家长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己煲汤药,家长嘴上答应得好,也买了中药,确扔在一边,没怎么喂,我当班时家长又过来看,说你不在时孩子又烧起来就来掉针了,现在掉完针(后来又发烧来找其它开的)反而烧得更高了,问了经过,家长说中药等孩子退烧了再喂,我说什么逻辑,那中药就是针对你目前情况的,在家长的心里只知道消炎药能退烧,有些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才去喂中药、才会想到中医。面对这样的家长,我只能无语……但是有些家长经过几番折腾,尝到中医治疗的甜头,有些病了主动要求中医治疗,甚至非你不看(当然紧急情况例外)。下面谈几点常见的问题:

1)病毒感染,建议中医为主,西医对症为辅

     感冒发烧,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占90%--引自人卫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2002年版),并且血像不高也提示是病毒感染,辅液也会发烧的,有时医生实在拗不过家长或者家长的危胁(这么高会不会烧坏脑、之前不掉消炎针都搞不定、出了事你能负责等等),有的是医生按经验使用,有的则家长要求抗生素?我的做法,建议查个血常规、CRP,初步了解一下情况,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用中药辨证处理,有时退烧甚至比掉针还快,而且反复的少甚至还不反复。

2)幼儿急疹当感冒治,又输液又退烧。

      现在大医院儿科,很多幼儿急疹有时都被当作感冒治,又是输液又是退烧(打头皮针),把家长、孩子都折腾得够呛。

      6个月至2岁的幼儿第一次发烧,应高度怀疑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与普通感冒的区别:1)没有明显原因骤然发烧,而没有感冒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2)饮食精神还好,不象感冒的样子;3)往往是幼儿平生第一次发烧。

      幼儿第一次发烧,年轻家长特别急,大多去大医院看专家。而不少专家的治疗方法就是输液抗生素和退烧药,建议发烧先查血常规、CRP等等。 有一些幼儿急疹也同时合并有其它问题:支气管炎、腹泻、高热惊厥等

      经常来看我的门诊的家长一来就说:“杨医生,你先开个扎手指,我一会儿再看”,总之医患之前需要互动、需要沟通,更多的是需要相互理解、信任。

3)若要小儿安,须忍三分饥与寒

     小儿的健康,后天调养极为重要的。有些年轻的家长,为自己小儿的健康心切,什么营养高便喂什么,而不管小儿是否受得了。结果越喂小儿越瘦。这是由于小儿对太多高热量的食品消化不了而被食所伤,伤食则积热,热则伤阴,故体内阴阳失调,病由之而生。在小儿的喂养中,特别要注意一些清淡之品的补充,如蔬菜、水果类。

 喂水不迟延

       炎热的夏天,婴儿常常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排尿次数少量小等现象,这是婴儿脱水热。若不及时给孩子饮水,反而喂奶,奶水中的蛋白质进入体内,使体液呈高渗状态,就会使细胞内的水分加速向细胞外渗出,从而使脱水加重,因此,在盛夏季节,年轻的父母要及时给小宝宝补充水分,婴儿每天的需水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00~150ml。如果婴儿的体重为5kg,那么每天的需水量就是500~750ml,若供给量低于需水量,就会出现脱水现象。

        观察细微变

       吃饭与睡眠之间有连带关系,如遇到小儿在睡眠中翻动不安、咬牙,家长就应认真回忆小儿近日的饮食情况。如吃过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都会引起小肚胀,甚至肚子疼痛。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手心、脚心温且柔润,不凉不热。俗话说:"冰凉温干,吃行可便。"但遇小儿手心脚心干热,则往往是小儿将要发生疾病的一种现象。

      小儿大便最好每天1次,以不稀不干的条便为正常。大便干燥是大肠内热的表象,应设法使小儿的大便通畅。2~3岁以内的小儿应经常给些菜泥、鲜梨汁、蔬菜、水果等,这些都有清热通便的作用。

     不睡大人间

      孩子和大人睡在一起是很不卫生的。大人在社会上活动的范围和接触的东西比较多,感染各种疾病的机会比孩子多,但由于大人的抵抗力比较强,不一定会发病。而孩子的各种器官正处在发育期,抵抗力相对较弱,如果大人和孩子在一个被子里睡觉,很容易把病菌、病毒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大人身上的热量多,和孩子睡一个被窝,容易使孩子感到太热而出汗多,有时大人翻身,被窝里漏了风,又会使孩子着凉感冒。小孩如果睡在父母之间,大人排出的二氧化碳废气会造成孩子的面部处于一个供氧不足而二氧化碳弥漫的小环境里。孩子会出现睡不沉或半夜哭闹等现象,妨碍儿童的生长发育。

      着衣要棉软

      宝宝的贴身内衣如果穿着不舒服,也会烦燥哭闹。纯棉内衣以其良好的吸汗透气性、舒适的手感成为宝宝内衣面料的最好选择.宝宝的颈部总是转动不停,脖子易出汗,因此领子不能太高,宝宝的肚子比较娇嫩,因此腹部的重叠设计可以保证宝宝不会受凉。宝宝内衣应选择本白色,这样可把各种有色染料带给宝宝的伤害降到最低,并有利于发现异常情况。粗糙的缝边易刺激宝宝的皮肤,尤其是腋下、手腕等处,选择时不妨放在自己的脸颊旁感觉一下。宝宝内衣最好采用系结式,有纽扣的内衣,最好选择布包扣类的。顺便说说,发烧时首先不是捂得越多越好,而是散开衣服散热,对于2个月的婴儿尤其应该这样。

4) 学习中医育儿智慧,避免人为的让孩子生病

   什么是人为的让孩子生病?比如说:打开冰箱就喝奶;光着脚在地上跑,这种寒凉伤脾胃在中医里是最忌讳的,这样的孩子舌苔特别厚,就是湿气特别大,伤了阳气;还有孩子不知道饱,一直吃到撑,家长该替孩子把握个度.其实现在多数孩子的病是家长人为造成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