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小儿脑瘫及其病因

2016年06月29日 710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小儿脑瘫也被称为小儿脑性瘫痪。它是指在母妊娠期到孩童的新生儿期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从而形成的永存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小儿脑部疾病,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那么小儿瘫痪的病因究竟有哪些呢?

       脑瘫的直接原因是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按照损伤发生的时间,可以简单的可将其分为母亲妊娠期、围生期以及生后短时间(通常为1个月内)的伤害。

1、遗传因素:

       近年来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脑性瘫痪中影响越来越重要。在一项对比研究中发现,近亲有癫痫、脑性瘫痪及智能低下中的2种因素者占脑性瘫痪的65%。受精卵含有父母双方的DNA遗传物质,它们组成基因排列在染色体上,当染色体出现数目畸变或结构畸变、突变或先天性代谢缺陷时就可产生先天性畸形,表现出个体的发育异常,就很可能显示出脑瘫的症状。

2、脑瘫的妊娠期因素:

       (1)母体在胚胎期遭受风疹、巨细胞病毒、梅毒等感染。感染通过胎盘侵及胎儿产生先天性感染与畸形。(2)妊娠时的环境因素: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如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的影响,尤其对8周以内的胚胎更为敏感。这些因子可引起胚胎的分化发育障碍,导致脑瘫儿的出生。(3)其他的母体原因:包括孕妇腹部外伤,孕妇先兆流产、产前出血,妊娠毒血症,胎盘原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还有孕妇的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肝炎、糖尿病、吸毒、药物过敏等)都有可能造成小儿脑瘫症状的发生。

3、脑瘫的新生儿期因素:

       新生儿期惊厥是脑性瘫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2500g、需要特殊护理以及新生儿期出现抑制状态是脑性瘫痪的重要因素;新生儿期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均与脑性瘫痪明显相关;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出生时的窒息并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持久脑损害的重要原因;伴有窒息的未成熟儿有时会出现脑室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等特异病变,这些都会成为脑性瘫痪的发病原因。分娩过程中小儿脑部受伤、新生儿的颅脑受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意外也会导致小儿的脑性瘫痪。

4、物理因素:

       最常见的造成脑瘫的物理性致畸因子有:射线、机械因素、高温、严寒、微波、缺氧等。

       总体上讲,脑瘫的出生前原因约占20%左右,围产期与分娩原因占70%—80%,出生后的原因为15%-20%。一般认为,窒息儿、未成熟儿、重症黄疸为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但近年来,由于重症黄疸以及未成熟儿引起的脑瘫减少,出生前脑瘫的比例有增多趋势。

       因此,如果孩子存在以上高危因素,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带孩子进行定期体检,并在生活中多观察孩子有无相应的异常征象。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早到儿童保健或康复门诊就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