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共同性内斜视

2018年10月29日 847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正常情况下两眼视轴在注视远方物体时应该保持平行,两眼运动应是协调、平衡的,能够通过双眼的融合机能维持眼位使其能够保持对同一目标的注视。当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引起双眼视轴分离,不能注视同一目标时就称为斜视,如一只眼睛偏向鼻侧或颞侧,或一高一低。斜视的发病率在国外为2.7~7.2 %,国内报道为1~1.5 %。共同性内斜视是指由于非麻痹因素导致的一只眼的视轴偏斜向鼻侧的一类共同性斜视,是最常见的儿童斜视类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肇龙

由于共同性内斜视多发生在出生后早期,视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因此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极易导致儿童单眼弱视和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良,影响立体视觉的建立,对上学和成年后的择业、生活、组织家庭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十分必要。进一步说,儿童斜视的治疗不是美容手术,而且对促进正常视觉发育、纠正弱视有治疗意义。

儿童内斜视需要与内眦赘皮、Kappa角、眼睑畸形、眼间距异常相鉴别,其中内眦赘皮为最常见的假性内斜视。

斜视的治疗越早越好,只有在视觉发育期及早治疗,才能避免弱视和使已发生的弱视及早治愈。

屈光矫正对共同性内斜视十分重要,有相当一部分共同性内斜视的形成与没有及时矫正远视有关。屈光矫正的基础是正规散瞳验光,12岁以下儿童建议使用阿托品散瞳,以达到充分消除调节的目的。对远视的矫正,早期要戴足矫眼镜,维持戴镜3个月以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眼位改善情况调整眼镜度数或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为非调节性内斜视。对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只能矫正严格戴镜后的剩余斜视度。调节性内斜视不适合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1.有弱视的患儿应首先治疗弱视,争取视力达到或接近正常,两眼视力平衡。

2.有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者须严格戴镜3个月以上,使调节完全放松,斜视度稳定后再手术。

3.具备上述条件的儿童应及早手术矫正,有利于视功能的全面形成和身体发育。不应因惧怕麻醉等问题贻误手术时机。

手术需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根据术前检查的斜视程度,可以很好的设计手术量,不需要在术中调整,因此常规手术可以在全麻下进行,即消除了疼痛,又消除了局麻患者可以看到部分手术过程而带来的恐惧,使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一些复杂性手术、多次手术的病例,由于对手术效果的预测性下降,对能够合作的患者可以在局麻下实施手术,以便在术中调整手术量。但要明确术中调整是有局限性的,由于疼痛、紧张等因素干扰,术中眼位可以有很大误差,缺乏可靠性。

斜视手术因为只在眼球表面操作,不破坏眼球的完整性,也不在眼睑皮肤做切口,所以如果患者在术中保持很好的稳定性,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共同性斜视的特点是两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度相同,手术设计是依据斜视的检查结果,可以选择在任一眼实施,或在双眼实施,不一定是做在外显斜视的眼睛上。

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1.屈光矫正不正规,戴镜不严格。

2.检查的准确性欠佳:如患者年龄小,检查欠合作;斜视度变化大,可能检查时没有全部表现等。

3.患者的眼外肌及支配神经较正常变异较大。

4.再手术患者的眼外肌位置、机能已发生变化,不能符合常规手术设计量。

5.两眼视力悬殊,缺乏双眼单视功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