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自然转归及治疗01

2023年10月23日 3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自然转归
有关胆囊结石的自然病程及症状将明显的胆绞痛发作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作为出现症状的标志发生率的观察,国内外己有不少报道。有研究了310例中男68例、女242例,年龄15-60岁,平均35.5岁,确诊胆囊结石后的前5年,每年超检查1次,以后每2年超检查1次。每年随访1次,从发现结石到发病共147例(占47.4%),其中5年内发病121例(胆绞痛103例,梗阻性黄疽15例,胆源性胰腺炎3例),5-10年内发病26例(胆绞痛23例,梗阻性黄疽2例,胆源性胰腺炎1例)。接受手术的共85例(单纯胆囊切除74例,同时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11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60例为慢性胆囊炎,23例为急性胆囊炎,2例为胆囊癌。
另有研究在对200例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作了10年的前瞻性随访后,发现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134例(67%)无胆绞痛或胆道并发症,其中4例行预防性胆囊切除,130例非手术治疗;64例(32%)出现症状或并发症,其中49例行手术治疗,15例非手术治疗。53例症状发生在5年内。
有研究对217例无临床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经过16年追踪观察,病人出现不同状况的临床并发症。胆绞痛、梗阻性黄疽、急性胆囊炎等急性胆系症状而急诊手术者21例。胆囊区经常性隐痛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胆囊结石数量、患者的年龄、饮食习惯、心理、精神改变、总胆固醇、三酞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糖水平等均与自然转归关系密切。
2、结石大小与自然转归的关系
结石直径≥20mm或≤3mm或者胆泥结石均是转变为有症状胆囊结石的高危因素。根据声像图中胆石的比重、大小及数量改变,把结石类型归纳为4种类型,直径≤10mm的胆石组比直径≥10mm的胆石组更易引起胆道急性梗阻的症状。
217例无临床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中,因胆囊区隐痛不适手术切除者占26例。有胆绞痛发作,但症状较轻,且无梗阻性黄疽,经非手术治疗占22例。后经超追踪观察为胆囊不同程度萎缩,且以后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生。此观察病例中5年内出现症状者54例,5-10年内出现症状者13例。说明无临床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在诊断胆石后的前5年内如无临床症
状发生,今后发生临床症状的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3、影响自然转归的因素
影响无症状胆囊结石自然转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石的化学成分、比重、形状、大小及、消化不良等症状而择期进行胆囊手术切除;比重较胆汁重的结石组中有14例因出现较重症状行手术治疗。因此,直径≥10mm的重胆石更易引起慢性胆系症状。其原因是比重较重的胆囊结石,由于重力关系患者在夜间入睡后,结石往往沉于胆囊后壁或胆囊颈部,结石长期对胆囊壁的刺激最易引起胆囊壁炎症而出现各类不适等临床症状。沉于胆囊颈部及后壁的较小胆石,一旦胆囊收缩,可随胆汁将结石挤压至胆道内。如果不能通过胆囊管、胆总管下端,则可引起急性胆道梗阻系列症状。无论大小,比重较重的胆囊结石较比重较轻的胆石预后差,更易引起无症状向有症状转变。
3.1糖尿病与自然转归的关系
无症状胆囊结石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一直为临床医师所重视。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患者为肥胖型,胆囊结石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的概率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通过对急性胆囊炎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肥胖、家族史、饮酒是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而体育锻炼是急性胆囊炎的保护因素,提示减轻体质量、消除胆结石、不饮酒或少饮酒、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有效预防急性胆囊炎的发生,降低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急性发作的发生率。
本文选自韩月锋,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自然转归及治疗现状。
原文链接地址:韩月锋-作者知网节(cnki.ne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