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临床意义
血氧含量是指血液中含氧总量,包括物理溶解和与血红蛋白结合氧之总量。 
  1. 血氧含量减少:可能是血红蛋白总量不够(贫血),亦可能是血氧饱和度下降或PO2降低所致。反之,血氧含量正常并不能排除组织缺氧。 增加PO2可提高氧的溶解量,如高压氧舱治疗,可将溶解氧量提高到30~50ml/L。
  2. 动脉血、静脉血氧含量都降低见于各类贫血、空气稀薄、供氧不足、呼吸道受压或阻塞、肺炎、肺水肿和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静脉血氧含量降低见于局部血液淤滞、休克、心力衰竭等。
  3. 氰化物中毒时,由于组织摄氧能力降低,静脉血氧含量可不减少。
  4. 动静脉瘘时,其向心端血氧含量增加。
  5. 巨肢症者,患病肢体血氧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肢体。
  6. 心导管检查时,由于上腔静脉的血来自头部和上肢,含氧量较下肢血的氧含量低,可相差10~30ml/L,冠状静脉窦含氧量最低;因右心血来自以上几处,有层流存在,所以右心室各部的氧含量有差别。正常的差限度是: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差小于19ml/L;右心房与右心室差小于9ml/L;肺动脉与右心室差小于5ml/L。如差值超过此限,可能存在心内左向右的分流,故可将此差值作为诊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依据。
可能疾病: 贫血 肺炎 肺水肿 心衰 先天性心脏病 休克 氰化物中毒
免费就医指导